「從前做粵菜的地方都叫『海鮮酒家』?以『海鮮』行頭,自有道理。沒有好魚,根本不成好粵菜!」—— 美心中菜總廚師(產品研發及監控)胡育明(註1)

脆炸檸檬本地烏頭(左);鳳脂花雕蒸本地烏頭(右)。
尋鮮嚐鮮 歷久不衰

養殖魚業歷史追溯自春秋時代,前人對於尋鮮、嚐鮮的追求和執著,從「白日風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江船」的典故中充分可見。

胡師傅在接受明周文化訪問時,曾以烏頭魚為例,講述作為廚師要從搜羅食材的「尋鮮」開始,一直到思索烹調方法,成就一道最終使食客能夠「吃鮮」的美食。

烏頭魚腥與否,漁塘水質佔一半原因;「本地優質養魚場計劃」從水質、飼料起,檢視和確保魚類質素。其餘則考廚師功力,胡師傅參考泰國的「檸檬烏頭」,借用粵菜西檸雞的做法,創作出「脆炸檸檬本地烏頭」。
(註1 : 摘錄自明周文化《尋鮮吃鮮的時代 :沒好魚不成好粵菜?且看本地粵菜廚師 如何妙選烏頭 巧借「西檸雞」升華美味》)

一輪功夫 多輪挑選

魚類統營處過去三年來與美心集團不同品牌合作,而「尋鮮吃鮮」是美心中菜於 2022 年推出的企劃。魚類統營處業務發展部市場經理葉顯偉指「『尋鮮吃鮮』旨在推廣本地食材,支持本地漁農業及可持續發展」。

「香港其實有很多出色的養殖魚類產品,美心中菜也發現這點,故便衍生出『尋鮮吃鮮』這合作。從魚場參觀、試食、生產數量,到落實餐單設計,均經過魚統處、養殖戶、美心採購部,以及出品部的師傅和同事一輪功夫,精心挑選搜羅,最後才端到顧客眼前。」

以往賣蠔,只說好不好吃,現在卻多了可持續發展元素。「例如美心中菜早前用來入饌的『淨化蠔』,便得到了魚業持續發展基金支持,建造相關淨化設施,將蠔淨化乾淨後才給市民享用。」

為美心合作的漁場正是參加了漁農自然護理署「優質養魚場計畫」,能確保食材安全,而且因產自本地,減少了長途運輸產生的碳排放,亦為減碳出一分力。


食物安全更見優勝

「合作第三年,這次的養殖魚種類更多,除了先前提及過的淨化蠔,還有元朗花鱋魚及泥鯭等。」美心中菜推出特別套餐,每售出一份便捐出十元予新界漁農協會,款項主要用於購入魚糧、魚苗和技術支援,希望幫助漁民生產出更高質的魚。近年養殖場也引入如寶石魚、燕魚、深水泥鯭及南瓜子斑等新興品種,廣受餐廳食客歡迎。未來,美心中菜亦會繼續支持漁農生產機構,促進本地漁農業的全面發展。

透過這些合作,養殖場可以獲得更多資源去調控水質、魚糧比例,優化魚的蛋白質和脂肪,令養殖魚較海魚肥美和更安全。「我們常聽說到 『火水烏』,就是野生烏頭浮在水面吸到油污後所發出火水般異味,而養殖魚就不會有此問題,食用更安全。」


品嚐更多新鮮,發掘更多故事,本地養殖魚業健康發展,不但充分體現和實踐 ESG 這大議題, 而大家亦得以盡飽口福。



WeGen farming 名字靈感來自再生(Regenerative,及你我(We和世代(Generation一起為可持續的未來耕耘。 

WeGen farming 再生農業的一大特色,是給餐前廚餘賦予第二生命,形成可持續循環經濟模式

美心集團會在日常業務收集餐前廚餘,如芒果皮、三文魚骨、咖啡渣、蛋殼等,分類後送到本地合作夥伴鴻日農莊,由農莊主理人黃展明(明哥將這些生物資源轉化成多種酵素及肥料按田地和農作物的不同階段,施於田間,取代化肥。這些天然酵素不但能強化土壤,防止害蟲,更有助提升食材的味道。收成後,這些季節性食材會由農場直送至美心旗下餐廳,經大廚巧手炮製成時令菜式給顧客享用 

「零農藥耕作」 維持生態平衡

WeGen farming 再生農業合作夥伴鴻日農莊的主理人黃展明(明哥)一直致力研究土地友善的「零農藥耕作」,利用美心收集的餐前廚餘生產酵素及肥料滋養土壤,實踐零農藥、零化肥的種植方式,令土壤和水資源保持乾淨,免受化學品污染。明哥順應二十四節氣,並加入輪作及混作等技耕種出最合時的蔬果。為實踐再生農業,農莊強調與大自然各種生物分享農作物,維持生物多樣性,實現農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而再生農法亦為長遠保護土壤,促進碳截存而得以封存更多有機碳於土壤之中,有助維繫碳平衡,延緩溫室效應。 

除了推動循環經濟及零農藥耕作,WeGen farming 再生農業同時強調 farm-to-table 農場直送的優質餐飲體驗。採用本地農莊出產的時蔬,不但因路程較短而能夠減低運送的碳排放,農莊主理人明哥亦分享:


更重要的是代表蔬果可以在最成熟、最好味的狀態才收割,直送餐廳,絕非坊間一般以農藥推動產量的食材可媲美!



自從參與了「全城減鹽減糖」運動,不少以往在中菜裡未必被重視的食材,如蘆筍、萵荀、紫淮山、雲耳、南瓜等,經大廚巧手重新演繹後,便一躍成為能登大台的精美主菜。

以瑤柱代替醋油

健康飲食當道,不純粹再是宣傳口號,在「少鹽少糖」這「基本門檻」下,大眾進一步追求的是與味道之間的平衡。「粵菜小炒重鑊氣,外省菜特別講求配汁濃厚,而潮菜單單是滷水也會用到大量花椒醋鹽。如何在減鹽減糖的前題下,仍然保持中菜的香、味、形,這就是我們所遇的最大挑戰。」美心中菜銷售及營銷主管 Annie 與師傅們討論過後,決定從菜色設計及選材細節上著手。「我們製作了一道花膠絲瑤柱泡菜苗,菜苗是溫室品種,配合花膠絲瑤柱上湯提鮮,吸收後幼滑嫰口,大大彌補了『少油』的口感,好味健康之餘,也不失傳統中菜『高級感』。」

「外省菜亦有一道楊洲龍青瓜。將有刺青瓜切片,食用前先淋上青檸汁、拌以胡麻醬,酸爽清新。除此之外,還有米湯雲耳浸菜遠、生拆海蝦炒滑蛋及南瓜炆雞,以鮮味為主,務求在恆常菜單中也會有更多減鹽減糖菜單選擇。」

在「少鹽少糖」基礎下,確保美味和鮮味的菜式還有潮菜的茶樹菇銀線小豆苗,小豆苗和菇菌的香氣融合在上湯裡,即使少用四分之一的醋和鹽,味道層次依然豐富。

花膠絲瑤柱泡菜苗。
生拆海蝦炒滑蛋。
茶樹菇銀線小豆苗。
番茄湯鮮牛肉通粉。
以鮮茄減少鹽量

另一邊廂,同樣參加了「減鹽減糖計劃」的 m.a.x. concepts 香港地團隊,亦已著手研究在平衡成本、營運流程及味道同時,如何調整調味料份量。「例如大家最常點選的番茄湯鮮牛肉通粉,我們便增加了鮮茄比例,特別挑選體型較細、顏色較紅和成熟的番茄,取其茄味更濃。煮湯前會先將番茄輕炒,味道便更見突出,從而大大減少調味份量。」m.a.x. concepts 主管 Candy 表示。接著一道鮮蝦揚州炒飯,不但增加大蝦份量,配合少許火腿及叉燒粒,直令味道更豐富,只用上以往三分一鹽量,就已足夠提味。

介紹過精選食材,團隊在烹調配合上亦花了不少心思。就像以上湯煮代替炒菜,撒上少量海鹽,簡單如海鹽欖油菜芯,顧客們也吃得津津有味。


少鹽少糖食店計劃於 2019 年初推出,旨在鼓勵餐廳為顧客提供少鹽少糖的菜式和選項。參加計劃的餐廰、快餐店及茶飲店名單如下:

(a)提供少鹽少糖菜式的餐廳
(b)提供少鹽少糖選項的餐廳

美心集團旗下參加計劃的餐廰包括:香港地、美心皇宮、八月花、翠園、潮庭、及北京樓。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