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集團及太古地產已連續14年合辦「環保中秋顯愛心」活動,單是2022年便回收了逾3,800個月餅盒。源頭減廢其實早已見於美心產品的研發階段。

美心月餅於2014年已率先使用蔗渣物料製作環保月餅禮盒,2022年則推出選用獲FSC認證之紙張製作而成的月餅盒。
可持續月餅包裝 心思見於細節

減廢的策略第一步應該從生產著手,設計時盡量減廢,生動地解說就像畫個三角形,最闊的三角形底部就是從設計和生產時源頭減廢,至關重要。

美心產品開發團隊把包裝簡化,但保留時尚的感覺,使美心月餅繼續成為華麗的節日送禮佳品。

早於2014年美心月餅已率先使用蔗渣物料製作環保月餅禮盒,盒身的尺寸剛好放滿四個月餅,盒內僅由一個十字型分隔器保護月餅,避免過多包裝。

2022年美心推出特別版「翠林明月」,包裝盒選用獲FSC認證之紙張製作而成,同時採用大豆油墨印刷,使整個包裝盒貫徹綠色元素。

回收到的月餅盒經分類及去除不能回收的包裝後,會由回收商製成原材料。
月餅盒收集點增加至290個

美心集團對回收月餅盒可說不遺餘力,連續14年和太古地產合辦「環保中秋顯愛心」活動,在中秋期間回收月餅盒,今年新增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兩個合作夥伴,成功回收3,800個月餅盒。

回收得來的月餅盒會轉交夥伴綠領行動,將其通通變成原材料,開展它們的第二生命。綠領行動項目經理葉翠雯Man表示:「今年美心牽頭,邀請其他機構一同參與,收集點足足有290個之多。以往收集點主要集中在合作的公司及機構,規範較細。」

回收到的月餅盒經初步分類及去除不能回收的包裝後,紙盒會交予紙類回收商,製成紙漿,分發給不同本地企業,製成其他商品;金屬盒則要先壓碎,再處理成原材料。

美心集團連續14年和太古地產合辦「環保中秋顯愛心」月餅盒回收活動,成功回收3,800個月餅盒。
積極減廢不限月餅 2008年已開始「少飯平一蚊」

綠領行動認為美心在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上,極具前瞻性,減廢的意識並不限於零售產品的包裝。綠領行動和美心早於2008年已開始合作,當年他們發信邀請餐飲集團支持『少飯平一蚊』的減少廚餘活動,「美心很快便答允參與,又同我們開會商討宣傳品方向及教育前線的做法,是最早且積極推動減廢的公司。」

由美心帶頭推出的剩餘麵包捐贈計劃,數年間分享了12,000個麵包到受惠者手上。「美心早着先機,一早邀請綠領行動為其部份餐廳進行廚餘審查,研究如何改善營運流程,以減少產生廚餘,再做合適回收。」



減廢和捐贈兩樣善舉,如果能精心設計,可以令義工、受惠人士和環境都獲益, 1+1的舉動得到 3個好處。

夥拍綠行俠 升級再造紮染手作

美心致力推廣惜食助人外,亦環環相扣地加入可持續發展元素於社區活動中,推動社會與環境之聯繫與關愛。例如透過減廢工作坊,把升級再造的日用品回饋社會弱勢社群,令參與義工更落力之餘,亦同時為大家啟發更多綠色點子,而受惠人士亦能收獲一份窩心。一個「關愛行動」,不同持份者受惠。

今年 7 月,美心便夥拍環保團體「綠行俠」,舉辦了三場工作坊,推廣咖啡渣升級再造的相關知識予不同社群及伙伴,包括:美心員工、企業夥伴和VTC學生。

在導師的指導下,義工們善用咖啡渣,配合不同的日常小工具,紮染出多變的圖案,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布袋、披肩及小毛巾等。大家透過動手製作,親身體驗到咖啡渣應用在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改變舊有對廚餘的觀感。

參加者結合咖啡渣和紮染工藝,創作出全新的布袋。
童心飯堂開心FUN享

工作坊參加者之一、怡和集團可持續發展主任陳君樂(Gordon)指,工作坊製成品會送到童心飯堂的小朋友手上,希望他們收到這份「升級再造」禮物後,會用得著及感到開心。

美心集團及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自2013年創立童心飯堂,十年來一直為低收入家庭小學生提供有營飯餐。除了以優惠價 $10 供應超過 23 萬個飯餐外,更由集團註冊營養師設計出一餸一菜一湯飯餐,好讓小朋友吸收均衡營養。其中一位受惠小朋友 Anson(化名)更高興表示:「非常感謝美心送我這個環保袋!我也知道它的顏色是由咖啡渣染出來的,拿回家後媽媽便用來裝東西,很漂亮和實用!」

童心飯堂的小朋友收到禮物後表示非常實用,亦了解到原來廚餘亦可以有第二生命。
怡和集團可持續發展主任陳君樂(Gordon)希望童心飯堂的小朋友喜歡這份升級再造的禮物,同時亦對環保更有認識。
親力親為參與更貼地

「綠行俠」業務發展總監譚沛楹(Peann)表示「這次美心邀請我們舉辦咖啡渣紮染工作坊,不但從旗下星巴克收集咖啡渣作教材之用,同時亦令更多商業夥伴和員工,對如何將環保融入生活,有著更貼地的體驗。」

她指在咖啡渣循環再造的過程中,不再局限變成種植肥料回饋大自然,它更可成為染料,製作布藝品。相信沒有任何事情,比起用自己一雙手,將別人眼中的「垃圾」轉化成日常用品來得更滿足。

綜觀行動雖微小,但透過親身體驗及製作,卻能引發出大家對減廢及環境保育的意識,並將循環經濟之理念推廣至下一代。

互動工作坊,令參加者可以在過程中發揮無限創意,創作出與別不同的作品。


Coffee BOB 推動循環經濟

據環境保護署統計[註1],香港每天有約 3,255 公噸廚餘被棄置於堆填區,佔整體廢棄物總數量三分一。然而棄置於堆填區這做法,不但佔用了寶貴的堆填空間,而且更會在分解過程產生氣味,當中由釋放出來的甲烷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更是比二氧化碳高出 84 倍。每掉一份廚餘的後患,比想象中還要大得多。

香港堆填區每天有約三分之一的廢物是廚餘,由堆填區釋放出來的甲烷,是較二氧化碳更強的溫室氣體,所以將廚餘升級變成其他產品,既延緩地球變化、同時創造新價值。

成功拯救 1.9 公噸剩餘麵包

美心集團早在 2021 年便聯同曾於香港科技大學「創業大挑戰」中獲獎的本地初創團隊 Breer ,推出名為 BOB( Bottle of Bread)的啤酒系列。將剩餘麵包第二生命取代啤酒原材料中的大麥,升級再造成本地手工啤酒,至今已成功「拯救」逾 1.9 公噸剩餘麵包。

咖啡渣是餐廳中最常出現的廚餘,然而現在回收咖啡渣除了成為手作班一類活動的原材料,大多會被或被送往政府的廚餘處理設施拖,甚至被當成一般垃圾被送往堆填區。

經過多月來反覆測試和調校,美心成功把回收旗下餐廳的咖啡渣變成釀酒原材料 ,於 5 月推出 BOB 的第二個產品「咖啡啤」。有別於作為淡愛爾啤酒(Pale ale)的「麵包啤」味道清新,滲透柑橘香味,「咖啡啤」是一種口味較濃烈的黑啤(Stout),在製作過程中,會額外分成數次加入咖啡渣去提取味道,每支約含 4 克的咖啡渣,巧妙平衡甜與苦,餘韻帶有淡淡的黑朱古力醇香和烘焙風味 ,口味較「麵包啤」強烈及濃厚。

為保持新鮮品質,收集回來的麵包會立即送往冷藏室,並於翌日進行釀造工序,確保不會暴露在潮濕、陽光、灰塵,抑或任何其他可能滋生細菌的環境中。而且釀造過程中所散發出的高溫,也足以將細菌殺死,令大家可安心享受手工啤的滋味。

麵包啤和咖啡啤每支分別含約 25 克及 15 克剩餘麵包,100% 取代大麥,每支咖啡啤用約 4 克咖啡渣。

買六種一 每人都參與減廢減碳

BOB 的出現響應了聯合國環境署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將麵包升級再造成啤酒」作為其中一個減廢、推動循環經濟的「好點子」[註2],將減廢實踐於日常業務中,以創新的產品,連結顧客一齊為珍惜資料努力,更呼應《巴黎協定》中限制全球升溫 1.5 度所須付出的努力。

每售出 6 支 BOB 手工啤酒 , 美心集團便贊助社企 EcoMatcher 在亞洲由當地樹農種植一棵樹,大家可登入相關網站或應用程式觀察樹木生長狀況。每飲一支 BOB 原來也可以幫到樹農家庭,協助當地社區。

可持續發展的創意和實踐每每可見於食、衣、住、行每個生活日常,企業、初創、消費者攜手帶來更綠色的消費態度,幫助到社區、環境和地球,一支 BOB 的出現可以連結不同持份者,創造出更好的未來。

[註1]:環保署 處理廚餘的挑戰 https://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waste/prob_solutions/food_waste_challenge.html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2020年統計數字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msw2020tc.pdf

[註2]:UNEP Bread to beer: an unlikely sandwich cast-off 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story/bread-beer-unlikely-sandwich-cast


更多資訊:https://www.maxims.com.hk/bob.html


其他相關文章